欢迎您来到“陕西时报网”在本站您可以浏览到陕西省10个市最近发生的最新资讯,是世界人民了解陕西最好的一个窗口。

主页 > 资讯 > [陕新闻]西安九旬手艺人醉心竹雕40余年 一座“岳阳楼”65万元没舍得卖

[陕新闻]西安九旬手艺人醉心竹雕40余年 一座“岳阳楼”65万元没舍得卖

来源:陕西时报网作者:李子光更新时间:2020-10-09 23:20:01 阅读:

本篇文章2887字,读完约7分钟

《钟楼》第三版代表了马凤林的艺术水平

这个“岳阳楼”出价65万,他不卖

每一个成品都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

老马老了,拿着切肉刀的手也不再有力了。一年四季熬夜不仅辛苦,而且引人注目。我从事竹雕的双手和眼睛已经有半辈子了。两只粗糙的手和充血的眼睛是目击者。“我是个工匠,不仅要有功夫,眼睛同样重要。犯了错,对象就报废了,没有马虎的余地。凑合着也做不了什么。”老马经过40多年的竹刻,靠的是内心的坚韧,是一种信仰。“我们的祖先都是工匠。这是继承,也是工作。值得等待。虽然只看到了爷爷留下的一栋蚂蚱楼,但工艺就不用说了。我决定去做,但我只能应付得更好。”

[陕新闻]西安九旬手艺人醉心竹雕40余年 一座“岳阳楼”65万元没舍得卖

蚱蜢楼让他回到了手工艺家庭

我没学过画画,没有师傅指导,甚至小时候吃饱饭都是奢侈品...

这一系列“先天不足”,似乎让风华正茂的农村老人很难与工艺美术大师接轨。然而,家中陈列的精美竹雕艺术品总是散发着艺术气息。“我叫马凤林。我90岁了。我是长安人。我不用钉子,用手把这些碎片和竹子拼在一起...”7月2日,我在老人那看到了穿着一件积满灰尘的运动衫,骨瘦如柴的马凤林伸手仔细抚摸着那栋竹楼。

雕刻刀、刨子和砂纸让老人的手变得如此粗糙,但他的十个手指非常灵活,他对工具和组装建筑的熟练程度似乎回到了他只是一个艺术家时的样子。“我要是学竹雕,就得从蚂蚱楼做起。那时候我半百多岁,现在是快退休的年纪了。”在清理完家里的杂物后,马凤林把家翻到了童年时爷爷奶奶留下的一栋蚱蜢楼,这成了他艺术启蒙的导火索。“我爷爷是个竹工。由于特殊原因,工作被留在了中间。我爸基本没学过这一代。我是代代相传的。其实我半路出家,基本靠自学。”蚱蜢楼似乎打开了他心中的艺术之门,重新点燃了他体内的艺术基因。立刻被它迷住了,他想把马家竹刻的手艺捡起来传承下去。

[陕新闻]西安九旬手艺人醉心竹雕40余年 一座“岳阳楼”65万元没舍得卖

成功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

“我是Xi人。我的第一个作品选择了钟楼,它是Xi西安的一个代表性建筑。”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画真的让他很尴尬。为了方便观察,他特意在Xi安找了一份兼职。只要他闲着,老马就会绕着钟楼溜达。没有数据,他用眼睛记在脑子里,反复观察,仔细琢磨。“当时我买了票,去了一次钟楼。我还在口袋里装了一个卷尺,想当场测量数据。”可能是游客多,也可能是胆小不好意思。逛了半天,老马裤兜里的卷尺一直没拿出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能靠眼睛看皮毛。直到1976年冬天,一个朋友送给他一个钟楼日历,马凤林才有了第一幅“画”。“日历拍摄的钟楼角度比较完整,每一层的风格都比较清晰。结合我见过无数次的钟楼,它就在我心里。”雕刻、挖掘、钻孔、粘贴、凿刻,飞机卷起的竹片在风中飘扬,雕刻刀划过的每一道沟痕都渗透着马凤林的心血。

[陕新闻]西安九旬手艺人醉心竹雕40余年 一座“岳阳楼”65万元没舍得卖

从选材到加工,从构思到实施,他经历了反复的尝试和修改,忙碌了整整一年,他的第一部作品终于掀起了“红色头巾”。

40多年前,一座“钟楼”卖了1500元

马劳制作的竹雕“钟楼”高度还原了钟楼的外观,也遇到了抄底者。“当时有人出了1500元的价格。虽然有点不甘心,但是那时候1000多块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宝宝还小,家庭经济不宽裕,就卖了。”认可不仅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鼓励。马凤林陷入了竹雕艺术创作的“死胡同”,一头扎进了竹块的“魔方”,开始了长达40多年的创作生涯。“我没有文化,我能认出尺子刻度,我也没学过绘画。很难得到简单的。很难得到一个大对象。”可能我爷爷曾经是竹艺家传承下来的基因,也许每一次努力都有回报。马凤林的竹雕水平越来越高。“我爸过去没跟我爷爷学过竹子。我来找我的时候,这是一代人的改变。我基本上回忆起了我爷爷小时候的样子,然后才体会到了自己的方式。”一件手工竹雕工艺品,从绘画、选材、烹饪、出料、凿刻、夹紧、雕刻、组装、打磨,最后绘画成型,要经过十几道复杂的工序。马凤林以难以想象的毅力摸索着自己的路。“对于选材,我尝试了多种竹子,最后决定用苦竹、木竹、松竹作为材料。这三种竹子的特点是肉厚而结实,中等空小,是制作竹雕的理想材料为了增加竹子的柔韧性和耐用性,马凤林用含油和盐的水来煮每一片竹子。“加工后的竹枝、竹块不回潮,不变形,不产生虫蛀。几十万年都不是问题。”一件完美的作品背后的过程是复杂而繁多的,尤其是在制作榫卯和雕刻小饰品时,不仅考验着工艺的精准度,也考验着人们的耐心和毅力。“这个工作很累,体力跟不上,眼睛不容易出错,耐心不够完成。”马凤林的手像根一样干,当他拿着雕刻刀时,似乎有无穷的力量在产生。“手一抖,这个对象就报销了,雕、挖、钻、雕力太小,动不了,大了就折了。这是一个缓慢的工作,当你看它时,它不同于从机器车上出来的东西。”马凤林手工制作的微型“名楼”和古老的榫卯结构精巧逼真,有各种飞檐和屋脊,还有高度复原的门窗。马凤林先后创作了《钟楼》、《鼓楼》和《大雁塔》三部作品,在Xi安群众艺术馆展出,售价6.5万元。

[陕新闻]西安九旬手艺人醉心竹雕40余年 一座“岳阳楼”65万元没舍得卖

有人出价65万买“岳阳楼”,他不愿意卖

技艺精湛的马凤林对自己的作品要求越来越高。2004年,在三儿子马晓军的帮助下,马凤林完成了《钟楼》竹雕的第三版。之后父子俩花了三年半的时间,花了几万根竹子完成了岳阳楼的竹刻工作,又花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黄鹤楼的竹刻工作。“如今的人们注重一种模式。做这份工作不能只是Xi的一个对象。祖国有无数名胜古迹。人们必须尝试新事物才能跟上时代。“参考照片制作钟楼的经历对他帮助很大。马凤林没有实地考察这两座古建筑,只是收集了照片和资料。在制作岳阳楼的时候,三儿子马晓军也参与其中,父子俩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制作这些世界闻名的历史古迹上。”岳阳楼花了三年半。这段时间,我父子几乎蹲在车间里,做的工作还算可以。我很满意。“在岳阳楼竹雕中,马凤林独创的描绘明暗过渡的雕刻手法受到业内广泛赞誉,他还被Xi安群众艺术馆特聘为群众艺术家。时光飞逝,马凤林已经步入老年的行列,体力和精力都不再是过去。“年龄是不宽容的,毕竟是无能为力的。”老人的感觉是无奈又不甘心。正在施工的王腾馆无法完工。不想再打破这个手艺的传承,有四个儿子的马凤林看重他的第三个儿子马晓军作为他的继承人。“这个宝宝很有独创性,很有悟性,经得起无聊。”马凤林在他20多岁的时候就教他的儿子如何制作竹雕。黄鹤楼和岳阳楼是父子俩完成的。在马凤林的家里,几张矮壮的写字台成了一个摊位,上面摆放着他的一些杰作。“一般都是用塑料布盖着,灰尘掉下来不好看。前几年去参加一个全国会展交流会,一个南方老板看中了我做的岳阳楼,出价65万买下。考虑多了,还是舍不得。我太老了,现在做不了。少卖一个,就得给后辈留点东西……”马凤林抚摸着这些竹子建筑的手非常小心。老马有了40多年的爱好后,一直不愿意利用手艺和生意,“生意做得不好”、“想得狠”、“不赚钱”...每句话都被批评,老人试图对此充耳不闻。“我家不富裕,老婆身体不好。我这样做不是为了卖钱,而是和我一起学美术的三个儿子只能靠打零工谋生。我有时候会怀疑自己。当时他学这个手艺是对的。不对,是不是耽误了宝宝一辈子的前途?”老马陷入了沉默。也许他心里已经有答案了。也许他认为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办法。

[陕新闻]西安九旬手艺人醉心竹雕40余年 一座“岳阳楼”65万元没舍得卖

文字/图形李宗华


标题:[陕新闻]西安九旬手艺人醉心竹雕40余年 一座“岳阳楼”65万元没舍得卖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陕西时报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陕西省本地新闻的资讯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陕西时报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陕西时报网网站介绍

陕西时报网是陕西首家省级权威主流网络新闻媒体,也是陕西省网络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陕西新闻网承担着网上新闻报道、舆论引导、网络文化建设等重要任务,是陕西省网络新闻宣传第一平台,也是陕西发布新闻量最丰富、最具权威性的新闻门户网站,向网民提供陕西地图、陕西人事、陕西小吃、陕西特产、陕西美食、陕西苹果、陕西猕猴桃、陕西旅游 陕西博物馆、陕西旅游攻略、陕西煤业、陕西高考、陕西专升本、陕西中考、陕西招生、陕西高考分数线、陕西教育、陕西方言、陕西民歌、陕西福彩、陕西11选5、陕西麻将、陕西体彩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