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陕西时报网”在本站您可以浏览到陕西省10个市最近发生的最新资讯,是世界人民了解陕西最好的一个窗口。

主页 > 资讯 > 【时讯】800万年史记 大熊猫为何偏爱四川?

【时讯】800万年史记 大熊猫为何偏爱四川?

来源:陕西时报网作者:李子光更新时间:2021-03-03 13:00:20 阅读:

本篇文章4274字,读完约11分钟

全国第四次野生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258万公顷,潜在栖息地91万公顷,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3省17市(州)、49县(市、区)、196个乡镇,

到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饲养熊猫的种群数量达到375只。 野生大熊猫中,四川省为1387只,占全国野生大熊猫总数的74.4%,四川省无论是种群数量还是密度都处于全国最高水平。 大熊猫为什么喜欢四川省?

1

华西雨屏

大熊猫的自然避难所

800万年前,从熊这样的早期动物分化的始祖熊猫,从肉食动物进化为以竹子为中心的“素食主义”,在《诗经》和《山海经》中已经有记载。

地质历史期间,大熊猫曾经广泛分布在中国东南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北和北京周口店、南达越南和缅甸北部。 我国16个省市数百处发现了化石。

大西洋时期(距今8500—4500年)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亚北方时期(距今约3000年前)。 受炎热气候的影响,大量陆生野生动物死亡或灭绝,这个时期熊猫无论数量还是栖息地范围都急剧萎缩,在很多地方消失了,有些幸存者进入了四川盆地西缘海拔2100—3900米的崇山峻岭。 这里气候温润,特别是横跨山区的小气候最合适,这里成为大熊猫的最佳避难所。

横断山区地形起伏极高,山脉顶部4000米以上,海拔落差最高达5000—6000米,地球表面对流层每上升1000米气温约下降6℃。 这里的温度变化很大,完全印证了古人所说的“一山有四季,十里天不同”。

地球上的气候冷暖周期性地变化。 世界进入寒冰期后,北方动物被迫向南方移动。 大熊猫栖息的四川横断山脉正好南北走向,达到1452公里,因此大熊猫可以沿着山脉平缓的山谷向南移动。 再加上横断山脉在历史上只有小规模的山麓冰川,四川省成为依赖大熊猫生存的“诺亚方舟”。

一处生态环境经常受到地球纬度、经度和高度的影响。 通常,纬度越高,海拔差越大的地方,生态系统的数量和噪声性越高。

野生大熊猫栖息的四川盆地西缘和青藏高原东缘,是中国地形的一二层边界区,造福岷山、郧旭山和大相岭山系和部分秦岭山系,是世界地形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印度洋温暖潮湿的气流进入我国通道,给这个地区带来了丰富的雨水。 这里是大熊猫的栖息地。 其中,岷山山系位于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青藏高原的气候交叉过渡区,干湿季节明显的郧鹤山系湿润多雨,素有“华西雨屏”之称。

大小岭山系和凉山系位于来自高原低涡和高原低槽的冷空气体和东南温暖气流的交叉点,降雨量丰富,创造了各种尺度、各种类型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物种的多样化。 这里森林可以分为寒温带针叶树林、温带针阔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

四川地区生态环境多样化,进而山高谷深,人迹难,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天然避难所,大熊猫这一古老物种最终成为了以隐藏形式生存的栖息地。

据统计,仅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部分)脊椎动物就有1100多种,植物有10000多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生物种类保存最多的地区之一,是世界上热带雨林以外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世界上25个生物

2

化石研究

熊猫早就有吃竹子的特点

化石研究表明,大熊猫最早见于更新世初期,此时具有高度特化的食竹特征。 一位专家认为,距今5000年左右,熊猫从肉食开始吃竹子。

四川省我国著名的混生竹区,竹种资源丰富,现发现18属160多种,竹林面积达1766万亩,居全国第一,分布在20市(州)的129个县(市、区)。 在地质历史期间,熊猫可以吃的竹子数量和种类比现在有所增加,为熊猫提供了极其丰富的食物来源。

大熊猫主食竹是指大熊猫在自然状态下可以比较有效地捕获和积极采食的竹类植物。 在大熊猫野外自然采食的100多种植物中,竹类占一半以上,约占全年食物量的99%。 这些包括箭竹属、笹竹属、玉山竹属、方竹属、巴山木竹属等13属78种1变种7种栽培品种。

在四川省,熊猫可以吃的竹类达20多种,其中寒矢竹、箭竹、杖竹、八月竹等的分布面积最大。

竹林的痕迹遍布四川整体,生长在不同海拔的高山上和峡谷里。 茂密的竹子为熊猫提供了充足的食物,特别是生长在海拔2000—2800米之间的针叶树林边缘的箭竹营养成分丰富,糖分含量高,最喜欢熊猫。 竹林中附带的针叶树阔叶混交林具有粗树干,寄居在大熊猫身上,提供生育所需的树洞。

大熊猫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在海拔低的竹林之间觅食,6月向上移动,在海拔高的地区寻找糖度高的新竹笋和竹茎。 气候一冷,就回到海拔低的竹林。 这样循环,确保了种群的继续。

熊猫竹子的选择不会因与人和其他动物争夺食物而受害,充分体现了这种古老生物的优良智慧。

除竹子外,大熊猫偶尔还吃金黄色的玉米、胡萝卜、甘蔗、苹果、蜂蜜等四川省山区常见的农产品,山间溪流为大熊猫提供了丰富的矿物质饮用水。

凭借优良的地理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充足的食物来源,四川省在第四纪冰川的影响下成为古生物群落的第一避难所,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可以在这里生存。

3

宗教信仰

比较有效地保护大熊猫的生存环境

在我国古代,巴蜀地区主要流行道教、佛教和原始宗教。

道教历来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天父地母”、“少私欲”等理念,强调人与天地、自然的和谐关系,要求人们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涉和破坏。 道教戒律禁止焚烧山林、砍伐树木、采摘花草、屠宰野生动物、毒死鳗鱼、挖山、污染河流源泉、破坏鸟巢的行为。 四川是道教的发源地,也是重要的传递区域。 道教创立以来,其传入地区几乎与熊猫的栖息地重叠。

“道法自然”的理念对巴蜀民众产生了潜在的默契化影响,客观地促进了大熊猫等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和繁殖。 再加上熊猫的外形是黑白结构的美,正好和道教的“太极图”相似,放上道家的哲理线和扣子,意想不到地一致。

巴蜀也是佛教的重要传播区,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佛教传入成都地区,刘宋时代( 420—479 )蜀中僧侣达万人。 佛教把“不杀生”列为戒律第一位,“在各种罪恶中,杀人罪最重。 诸功德中,不杀第一”的主张和理念为保护巴蜀地区的野生动物,特别是大熊猫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气氛。

在熊猫数量多的阿坝、绵阳、雅安、凉山等地,世世代代住在西藏、羌族、彝族、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亲切地称熊猫为洞尔(藏语)、潘达(羌语)、露曲(彝语)。 熊猫的英语“panda”来源于羌语的音译。

作为大熊猫的重要栖息地,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客观上把“神山”“圣山”定为世界上最早的“自然保护区”,在少数民族居住区当地人信奉天、地、山、水,“神山”“圣山”上的所有生命神圣不可侵犯 有人违反,就会受到全民族的谴责和鄙视。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警告了大熊猫的生存和保护。

4

义兽“驽虞”

和平图腾与象征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认为熊猫是和平的图腾和象征。

距今1700多年前的西晋时代( 266—316 ),大熊猫被称为“骏虞”。 是只吃竹子,不危害其他动物,所以能与其他动物和平共存的“义兽”。 因此,人们把它看作是和平的图腾和象征。

在战场上,只要一方军队举着“骏虞旗”,就表明和平停战,停止了战斗。 西晋文学家王直在《骄虞赞》中写道:“古称瑞兽惟骄虞,凶猛之首在于菟。 皎白质霜阴道,黑花粲若玄云敷。 活着的都忍住火,安行不实践原来的上刈”。 清代经学者段玉裁在《毛诗故训传》中也指出:“骏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吃生物,信之德则应。”

据日本《王室年鉴》报道,唐和宗垂拱元年( 685年) 10月22日,为了改善唐倭关系,皇太后武则天将一对活体白熊(即熊猫)和70张熊猫皮作为国礼赠送给了日本天武天皇。 这是有史以来世界上第一次“熊猫外交”。

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写道“骄虞不虚来,鲳时鸣”。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发生了多次战争。 其中规模最大、死亡人口最多的是春秋战国、秦末农民起义、汉末黄巾起义、晋朝五胡乱华、隋末农民起义、唐朝安史之乱、蒙元灭宋、元末农民起义、明末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民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

战争的爆发必然导致人口死亡、生产疲软和食品短缺。 人们为了寻找食物来源,必然大量捕获各种野生动物来满足饥饿,野生动物的数量和密度急剧下降。 四川盆地四面环山,北边有剑门天险,东边有三峡的谩门,在冷兵器时代,是难以保护的攻击之地。 在上述12次大规模战乱中,只有元末的明末农民起义波及了四川省。

每次战乱爆发,蜀地都是优良的避难所,在比较和平的环境中农业商人的活动正常展开,粮食供应稳定,人类不需要大规模猎杀野生动物,保护大熊猫种群。 另外,巴蜀地区人口相对较少,野生大熊猫得到了良好的繁殖环境。

5

人才济济

保护措施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人类的伟大不是征服,而是拯救。

自从1869年大卫神父科学发现大熊猫以来,在这150年间,世界各国人民对这种气质温和自给自足的生物表现出了非常有趣的态度。

1950年5月,中央政府颁布了《古迹、贵重文物、图书及稀有生物保护方法和古文化遗迹及古墓调查挖掘暂行方法》。 “珍贵化石及稀有生物(如四川万县的水杉、松潘的熊猫等),各地的人民政府也为了保护,请勿擅自逮捕。 ”。

1959年2月,林业部发出了《关于积极开展狩猎事业的指示》,建议严格保护大熊猫等稀有野生动物。 改革开放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继通过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从1980年到1992年,中国政府相继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条约》、《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人类和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和《生物多样化条约》等国际条约。 这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为科学保护大熊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讯】800万年史记 大熊猫为何偏爱四川?

1963年4月,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设立汶川卧龙、平武王朗、南坪白河、天全号角河等自然保护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具有熊猫分布的自然保护区。 198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管辖区域和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全重叠,与保护区管理局共同办公。 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成为全国唯一保护大熊猫等野生动植物的特别行政区。

在熊猫保护行业,专家的特征也是四川省的一大亮点。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以胡锦矗、乔治夏勒、潘文石、秦自生、魏辅文、吕植、张和民、张志和、张泽钧、岳碧松、姜洪等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和保护大熊猫,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瞩目的成果和突破性进展

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 )宣布将大熊猫的威胁程度从“濒危”降至“易受危险”,表明我国大熊猫保护事业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成果。

标题:【时讯】800万年史记 大熊猫为何偏爱四川?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陕西时报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陕西省本地新闻的资讯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陕西时报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陕西时报网网站介绍

陕西时报网是陕西首家省级权威主流网络新闻媒体,也是陕西省网络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陕西新闻网承担着网上新闻报道、舆论引导、网络文化建设等重要任务,是陕西省网络新闻宣传第一平台,也是陕西发布新闻量最丰富、最具权威性的新闻门户网站,向网民提供陕西地图、陕西人事、陕西小吃、陕西特产、陕西美食、陕西苹果、陕西猕猴桃、陕西旅游 陕西博物馆、陕西旅游攻略、陕西煤业、陕西高考、陕西专升本、陕西中考、陕西招生、陕西高考分数线、陕西教育、陕西方言、陕西民歌、陕西福彩、陕西11选5、陕西麻将、陕西体彩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