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陕西时报网”在本站您可以浏览到陕西省10个市最近发生的最新资讯,是世界人民了解陕西最好的一个窗口。

主页 > 资讯 > 【时讯】水磨古镇的故事

【时讯】水磨古镇的故事

来源:陕西时报网作者:李子光更新时间:2021-01-28 02:51:19 阅读:

本篇文章2935字,读完约7分钟

水磨古镇的故事(决赛)

雨后的四女山下,盘山公路有点湿。 正值雨季,川西的特殊地质原因,有时滚落下来的山石挡在路上,但很快清扫车和道路维修人员就打扫干净了,很快恢复了通畅。 车轮滚滚,行驶的大车辆载着五颜六色的旅客,各种各样的货物驶向川西大地的深处。

路边是河流不断的岷江,承载着川西悠久的历史,浩汤奔腾。 两边的山峰千仞断裂,山上突出奇峰,危岩耸立。 岭之间很大,周围合墙,举起一个平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平原上又上了一座山、水、村、田、道的单元组合。 目前是散布在川西高原阿坝州的星星般古老的村寨之一,是曾经交通闭塞、贫困落后的高原小镇水磨镇。 12年前的大地震后,一地艰难,八方支援,重建再生的水磨古镇,不仅保存和恢复了她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而且被赋予了新的风姿雅韵。

现在在国家精确的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水磨古镇成了川西高原雪山脚下脱胎换骨的金色凤凰。

新盖的四层建筑从窗外飞驰而过。 在浮光掠影之间,有时可以看到建筑风格独特的羌家山村依水而居。 那座纯泥夯建成的房子,裸露着高原的纯色,凝结而展现出悠久的风景,诉说着水磨町的动人故事……

年初夏,寿溪河畔野花盛开,姹紫嫣红。 阿坝州水磨镇郭家堤红姐姐羌绣坊门外的两株三角梅也开得特别鲜艳。

“你这个针拉得有点凶。 看布有点皱了……”在绣花坊,林福美牵着手教羌绣培训班的学生们羌绣针法。

这样的培训班,林福美已经举办了二十多期。 除了集中训练之外,林福美还利用空业馀时间在农家家中上课,或被委托在地方上课。 她自己带来的绣球花少说也有1000多人。

“组织村里的空闲女性们,学习羌绣的技术,她们可以在家带孩子,一边做家务,一边做羌绣,弥补家用。 ”。 林福美合作社回收销售羌绣作品,帮助绣花姑娘们在家获得一定的收入。

今年40岁的林福美,圆圆的脸上长着月牙般的眉毛,总是露出笑容。 像她这样的普通羌绣姑娘,拥有州级非遗传继承人、汶川红姐姐羌绣专业合作社创始人、汶川东西部扶贫合作加工扶贫工厂主任等称号。

林福美羌绣之路,必须从12年前开始说。

2008年5月12日,突然发生了以映秀为震源的巨大地震。 水磨古镇也被破坏了。

当时28岁的林福美,还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女性,靠种菜生活。 在灾害下,她家和田地很快就乌有了,她失去了避难所,本来贫穷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有一段时间,林福美和家人想哭,哭不出来。

幸运的是,林福美和其他受灾者很快被安置到政府。 社工们来了,全国的志愿者们、援建队也从祖国各地跑来了。 他们的到来温暖并安慰着受灾者,就像寒冷的夜晚爆发的暖流一样。

“一切都会好起来,活下去是最大的希望! ”林福美永远不会忘记来自高中的教授志愿者对她说的话。

为了让受灾者恢复生活的自信和希望,志愿者们不仅为他们进行心理建设的指导,熟练的刺绣姑娘们还教林福美等女性们羌绣的技艺,使她们在重建家园后能够增加谋生的技能。

羌族女性喜欢穿自己织的麻布长衫,像旗袍,长和脚背相似,袍子外面穿着羊皮背心,领口、袖口、腰带上绣着各种几何图案。 羌族男女都喜欢包青色和白色手帕,青年女性的手帕上也绣着各色图案,一部分将蓝布叠成瓦状盖在头上,羌族刺绣的美丽技术和华彩充分体现在羌族的服装上。 林福美被绣花姑娘们展示的美丽羌绣所吸引,吃苦耐劳后,心灵灵巧的她掌握了羌绣技术,从普通农村女性成长为有精湛技术的绣花姑娘。

“生活还在继续。 我们必须更加努力,好好生活。 ”。 林福美接下来下定决心了。 刚成为绣球花的女性们又露出了笑容。

年,林福美在村子里教羌绣技艺,拉了她自己的刺绣队。 汶川姐姐羌绣专业合作社开业了。 合作社根据刺绣品的质量、针法的难度向刺绣姑娘们支付报酬,十几元、几十元,有些刺绣品最多可以支付一百元。

在绣花坊,每天都有很多绣花姑娘勤奋地刺绣工作。 其中,高大的身影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今年45岁的秦术君。 他是合作社许多学生中为数不多的男生。 他家原来有四口人,恋人在地震中遇难,他成了村子里的穷人家,开了一个小销售部来维持生活。 休闲时间为了增加收入,他也和其他女性一起参加训练,成为了绣花工。 刺绣给秦术君带来了很多收入,他觉得生活又充满了奔头。

林福美和她的刺绣工人们用勤奋的双手,再次尝到了生活的甜蜜和幸福。

羌绣合作社点燃了鲜红的火,改善了村里空休闲劳动力和打工一点也不能出去的贫困人口的经济状况。 羌绣艺术品毕竟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产业。 来买刺绣的人,会受到亲戚朋友的推荐,游客参观后回家买装饰,在艺术学校买学习样品,销售不稳定,有时也会遇到淡季。 绣花工作做不了的时候,绣花妈妈们只有很长时间的空闲,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 林福美在眼里,心烦意乱。

一个契机是让林福美看到新的希望。

随着东西部扶贫合作政策的切实实施,数千英里外的东部城市我国著名的“小商品之都”义乌,与汶川县结成了扶贫对。 东、西、远两个城堡通过国家产业合作政策的纽带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年7月,林福美应义乌市福田大街的邀请,与汶川县东西部合作扶贫调查组赴义乌寻求合作项目。 第一次接触义乌市的材料加工业,她想出了一个主意。

“家乡的绣球花们很灵巧,那么多杂七杂八的刺绣都很充裕,应该很难进行大量服装的材料加工生产”林福美当时暗自下定决心,必须把来料加工引入汶川。

林福美的想法和义乌市帮助汶川扶贫干部的想法一致。 与其喂鱼,不如喂鱼。 单纯的“输血”是一时的燃眉之急,增强当地自身的“造血”功能是很重要的。

于是,林福美成为汶川县35名材料加工经纪人之一,去义乌市学习。 之后,通过联系,林福美与义乌的服装厂签订了材料加工协议,林福美派遣了12名刺绣姑娘到服装厂学习岗。 厂方每年提供订单,材料加工产业在水臼町实现落地的迅速发展。

年8月,首批加工费50万元的材料加工原材料被送往汶川。

“达达……”在扶贫工厂,几十名缝纫工踩着缝纫机,迅速转动衬衫布料,很快完成了成品。 这个义乌援建的近2000平方米的材料加工基地里,既有20多岁的女儿,也有70多岁的老太太。

“现在这里固定技术人员30多人,移动工人80多人,建设卡贫困者36人,残疾人15人,收入每月高3000元左右,平均也有1800多元。 ”。 林福美骄傲地介绍了。

“我家有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和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还有另外三个娃娃。 最大的是11岁,最小的是1岁半。 幸运的是有这个扶贫工厂,在家门口上班,不要误会照顾家人老人和孩子,听到缝纫机的声音,我的心都是踏实的感觉。 ”。 建段立卡贫困户兰晓燕说。

在汶川,林福美这样的材料加工现场还有31处。 在扶贫的职场上,“片”的缝纫机协奏曲不断回响。 这些心灵灵巧的绣花姑娘们除了用自己灵巧的指尖巧妙地绣出天工的羌绣艺术品外,还用自己勤奋的双手缝制了自己幸福富裕的生活。

走在寿溪河边,岷江由来的河潺潺流着。 水磨古镇路边的竹子挺立着,好像在迎接各方面的游客,绿草野花,遮住了光辉。 现在东西方扶贫合作的春风,纷纷吹向这座羌寨古城。 这片土地给了曾经在其上长大的人们欢乐奔走的豪气,给了他们抵御灾难的力量。 今天这种被打消的春风,给他们带来了精神和物质上的丰富,带来了充满希望的好日子。

标题:【时讯】水磨古镇的故事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陕西时报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陕西省本地新闻的资讯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陕西时报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陕西时报网网站介绍

陕西时报网是陕西首家省级权威主流网络新闻媒体,也是陕西省网络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陕西新闻网承担着网上新闻报道、舆论引导、网络文化建设等重要任务,是陕西省网络新闻宣传第一平台,也是陕西发布新闻量最丰富、最具权威性的新闻门户网站,向网民提供陕西地图、陕西人事、陕西小吃、陕西特产、陕西美食、陕西苹果、陕西猕猴桃、陕西旅游 陕西博物馆、陕西旅游攻略、陕西煤业、陕西高考、陕西专升本、陕西中考、陕西招生、陕西高考分数线、陕西教育、陕西方言、陕西民歌、陕西福彩、陕西11选5、陕西麻将、陕西体彩等信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