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陕西时报网”在本站您可以浏览到陕西省10个市最近发生的最新资讯,是世界人民了解陕西最好的一个窗口。

主页 > 经济 >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学子赴铜川耀州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探寻耀瓷古韵,传承千年匠心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学子赴铜川耀州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探寻耀瓷古韵,传承千年匠心

来源:网络转载更新时间:2025-08-10 08:24:09 阅读: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学子赴铜川耀州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探寻耀瓷古韵,传承千年匠心

为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6日至18日,陕西服装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青火传薪行,瓷韵耀新光”实践团队一行7名师生,奔赴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开展了为期十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们深入耀瓷文化腹地,通过实地探访、学习体验与传承人对话,亲身感受千年耀瓷的历史底蕴与当代创新活力。

初遇:瓷片街巷里的心动

抵达耀州后,团队首站前往被誉为“东方古瓷镇活化石”的陈炉古镇。层层叠叠的窑洞和阳光下闪烁的瓷片街巷,无声诉说着“炉火千年不熄”的传奇。学生们走进当地窑工作坊,近距离观察拉坯、刻花等传统制瓷工序,沉浸式体验古镇浓郁的陶瓷文化氛围。

图为团队成员和指导老师在陈炉古镇合照

对话:从文物到遗址的震撼

在铜川博物馆,团队成员系统学习了耀州瓷从唐代浑厚风格到宋代雅致刻花技艺的历史演变,国宝级文物青釉刻花倒装壶的精妙设计让团队成员印象深刻。随后,团队实地考察了唐宋耀州窑遗址,面对“十里窑厂”的遗迹和出土瓷片,千年窑场的辉煌历史与工匠精神变得清晰可触。展示区的工序流程图,更将复杂的千年技艺直观呈现。

 

图为指导老师给团队成员讲解耀州瓷制作流程

亲证:刻刀下的匠心顿悟

实践的核心环节在唐宋耀瓷产业园展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孟树峰大师捏着泥坯,指尖在刻花上轻轻划过:“下刀要稳、准、狠,刀锋带劲,线条才活,这是六十年磨出的手感。”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实践,尝试拉坯、捏塑等基础工序。在反复尝试与失败中,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传统制瓷技艺的严谨与不易,对“匠心”二字有了切身体会。

图为国家非遗传承人孟树锋大师正在刻花

传承:老窑工眼里的光

团队还拜访了另一位非遗传承人黄文坚老师傅,年过六旬的他摩挲着老窑炉,眼里的光比窑火还要亮:“当初学手艺只为糊口,没想到一烧就是一辈子。”黄师傅分享了他与耀州瓷相伴一生的经历,从最初的谋生技艺到如今的文化坚守。并殷切寄语青年学子:“学习制瓷,需要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持之以恒的动手实践。”老师傅娴熟的技艺和真挚的传承信念深深感染了在场学生。

 

图为非遗传承人黄文坚指导团队成员拉坯

共鸣:瓷片路上的世界微笑

在陈炉古镇,团队偶遇了同样进行社会实践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团队及外国友人。不同背景的年轻人共同探访瓷片街巷,交流心得,并与当地匠人互动,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图为团队成员和西安电子科大学团队的外国友人合影

“这十天,我们从历史遗存走到当代工坊,从参观学习到动手实践,不仅了解了耀州瓷的形态,更深刻理解了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工匠精神。”实践队员在总结中表示。此次耀州之行,让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的学子们超越了“参观者”的身份,成为了传统文化的深度体验者和积极传播者。他们带回的不仅是耀瓷纪念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认知与传承责任。学子们期待通过自身的实践与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耀州瓷,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千年窑火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标题: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学子赴铜川耀州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探寻耀瓷古韵,传承千年匠心

地址:http://www.huarenwang.vip/new/20181024/11.html

免责声明:陕西新闻网是一个为世界华人提供陕西省本地新闻的资讯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陕西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心灵鸡汤:

陕西新闻网网站介绍

陕西时报网是陕西首家省级权威主流网络新闻媒体,也是陕西省网络文化传播的中坚力量,陕西新闻网承担着网上新闻报道、舆论引导、网络文化建设等重要任务,是陕西省网络新闻宣传第一平台,也是陕西发布新闻量最丰富、最具权威性的新闻门户网站,向网民提供陕西地图、陕西人事、陕西小吃、陕西特产、陕西美食、陕西苹果、陕西猕猴桃、陕西旅游 陕西博物馆、陕西旅游攻略、陕西煤业、陕西高考、陕西专升本、陕西中考、陕西招生、陕西高考分数线、陕西教育、陕西方言、陕西民歌、陕西福彩、陕西11选5、陕西麻将、陕西体彩等信息资讯。